- 数列 是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.
- 数列中每一个数称作这个数列的一个 项,第一项称作 首项,最后一项称作 末项.
- 组成数列的数的个数称作 项数,项数有限的数列称作 有穷数列,项数无穷的数列称作 无穷数列.无穷数列没有末项.
- 未指明项数有限的数列,均默认为无穷数列.
数列从首项起,每一项都与正整数对应.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作
a1,a2,a3,…,an,…
其中 an 表示数列的第 n 项(n 称作 an 的 序号(或下标),有 n∈N∗),称作数列的 通项.此时,整个数列可以简记作 {an}.
- 数列具有 有序性,而集合具有 无序性.1,2,3 与 2,3,1 不是同一数列,但 {1,2,3} 与 {2,3,1} 是同一集合.
- 数列具有 可重性,而集合具有 互异性.允许 1,2,1 这样的数列,但不允许 {1,2,1} 这样的集合.
- {an} 中的大括号与集合中的大括号没有任何联系.
一般地,如果数列的第 n 项 an 与 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
an=f(n)
来表示,其中 f(n) 是关于 n 而不含其它未知数(可含参)的表达式,则 f(n) 称作数列 {an} 的一个 通项公式.显然,通项公式已知的数列可以直接写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,即 通项公式确定,则数列确定.
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明确,取决于对公式的定义.如果这道题在读者的同步练习册或同步考试中出现,推荐判否.高考不会出这种题,无需纠结.
数列的通项公式可能不唯一.如数列 −1,1,−1,1,… 就存在多个通项公式,其中的两个为:
- an=(−1)n.
- an=cosnπ.
可以看到两个公式并不相同,它们只是在所有正整数点都正好相等而已.
若数列 {an} 的通项 an=−2n2+29n+3,求此数列的最大项.
问题等价于求函数 a(n)=−2n2+29n+3 在 所有 n∈N∗ 处的最大值.
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,a(n) 的最大值在对称轴 n=429 取到.
但我们要求的是 自变量为正整数 的所有函数值最大值,因此应该取距离对称轴最近的点 n=7 作为最终答案.计算可知 a7=108,其为数列最大项.
上面的例题启示我们:函数法处理数列,需要注意所求的通常不是函数的最值,而是 函数在整横坐标点处的最值,因此函数最值等信息不能简单挪用作为答案,还需进一步处理.
数列的单调性分为四类:
- 递增数列:满足 ∀n∈N∗,an<an+1 的数列 {an}.
- 递减数列:∀n∈N∗,an>an+1 的数列 {an}.
- 常数列:∀n∈N∗,an=an+1 的数列 {an}.
- 摆动数列:不为上面三种数列的数列均称作摆动数列.
数列的单调性证明比函数简单许多.以递增为例:
- 数列上只需证明 an+1>an 对任意 n∈N∗ 都成立.
- 函数上需要在定义域 I 内任取 x1<x2,证明 f(x1)<f(x2).
这种难度上的差异正是由数列的离散性造成的.
证明 an+1>an,通常有两种策略:
- 作差法:求 an+1−an 的正负性.
- 作商法:
- 如果 {an} 恒正,anan+1>1 说明数列递增,<1 说明递减.
- 如果 {an} 恒负,anan+1<1 说明数列递增,>1 说明递减.
已知数列 {an} 的通项公式为 an=2n2−3n,判断 {an} 的增减性.
an+1−an=4n−1.因为 n∈N∗,因此 4n−1>0,{an} 递增.
已知数列 {an} 的通项公式为 an=n2+λn,若 {an} 递增,求 λ 的取值范围.
an+1−an=2n+1+λ.则条件等价于
f(n)=2n+1+λ在 n 取正整数时 恒 >0.
n 取正整数时,最小值在 n=1 取到,只需令 3+λ>0,解得 λ>−3.
将 an 视作函数 a(n),条件等价于 a(n) 在 n≥1 时递增.
即函数对称轴 −2λ≤1,解得 λ≥−2.
条件并不等价于函数在 n≥1 时递增,只等价于 a(1),a(2),a(3),… 这些离散点递增.前者比后者强.前者忽略了 n≥1 时并不递增,但是对称轴在 n=1 与 n=2 之间,且更靠近 n=1 的情况,此时这些离散点仍然递增.
即真正等价的表述应当是对称轴 −2λ<23,解得 λ>−3.
错因总结:忽略了连续函数与离散数列的不同.
数列增减性相关问题一般有定义法与函数法两种方法.考虑到前者适用范围是后者的超集,并且后者容易出现「忽略离散性」的错误,笔者推荐:除非函数真的可以一眼看出答案(如例 3.1 可以一眼看出对称轴为 43 从而证明递增),永远更推荐使用 定义法.
用 增减性 解决 数列最值问题 或 数列不等式问题 也是 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.能通过函数法直接看出最值的通项是稀少的,更普遍的情况是 先研究数列的增减性,从而 根据增减性分析出最大项与最小项的下标,这一套连招务必熟练.
已知数列 {an} 的通项公式为 an=(n+1)(109)n,求 {an} 的最大项.
f(n)=an+1−an=(n+2)(109)n+1−(n+1)(109)n=(109)n[109(n+2)−(n+1)]=108−n⋅(109)n在 n∈N∗ 的情况下:
- 1≤n≤7 时,f(n)>0⟹an+1>an⟹a 递增.
- n=8 时,f(n)=0⟹an+1=an.
- n≥9 时,f(n)<0⟹an+1<an⟹a 递减.
即
a1<a2<⋯<a7<a8=a9>a10>a11>⋯因此数列的最大项应为第 8 项和第 9 项.
已知数列 {an} 满足 a1=2,2anan+1=an2+1,求证:{an+1an−1} 递减.
设待证数列为 bn=an+1an−1.分离常数得 bn=1−an+12.
想知道 bn 的增减性,我们需要考察:
- {an+1} 的正负.
- {an+1} 的增减性(即 {an} 的增减性).
先来看正负.对 2anan+1=an2+1 分析,可知 an>0 时,an+1>0.
而 a1=2>0,归纳可知整个 {an} 恒正,{an+1} 自然恒正.
再来看增减性.很明显 {an+1} 的增减性就是 {an} 的增减性,只需考察 an+1−an 的正负:
an+1−an=2anan2+1−an=2an1−an2已知 an>0,则分母恒大于 0,只需 考察分子的正负,即 an 与 1 的大小关系.
注意到 an+1=2anan2+1=2an+2an1≥22an⋅2an1=1,当且仅当 2an=2an1,即 an=1 时,等号成立.
而 a1=2,不满足等号成立条件,因此 a2>1.因为 a2=1,a3>1……综上,整个 {an} 始终大于 1.
因此 1−an2<0,an+1−an<0.{an} 递减.
{an+1} 恒正递减.于是,bn=1−an+12 递减,证毕.
通项公式可以确定一个数列.下面的方式也可以确定一个数列:
- 给定数列的前 k 项.
- 对于任意 n≥k+1,有 an=f(an−1,an−2,…,an−k,n).
此时我们称这个数列为一个 k 阶递推数列,an=f(an−1,an−2,…,an−k,n) 称作数列的 递推公式.
有些递推公式与 n 有关,如 an+1=an+n+1.
有些递推公式与 n 无关,如 an+1=an+1.
在数列 {an} 中,a1=1,a2=32,且 an−21+an1=an−12,n≥3,n∈N∗,求 a4.
本题将递推公式做了一些包装,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做一些变形.最方便的变形策略是将它变形为
an1=an−12−an−21
- 将包含 an 的项放在前面,递推前项放在后面.
- 不需要一定转成 an=⋯ 的形式,上面的式子已经足够方便做题,接着变形代入计算反而更麻烦.
简单计算可得 a4=25.
读者学到后面也可以发现这个数列其实是等差数列的倒数,因此答案可以更快得到,不过这是后话了.
已知数列 {an} 中,a1=3,a2=6,an=an−1−an−2,n≥3,n∈N∗,求 a660.
a1=3,a2=6,a3=3,a4=−3,a5=−6,a6=−3,a7=3,a8=6,…算到这就可以停了,因为该数列是一个 二阶递推数列,并且 递推式与 n 无关,而 a7=a1,a8=a2,这就一定意味着 a9=a3,a10=a4……于是整个数列是一个周期为 6 的循环数列,660mod6=0,因此 a660=a6=−3.
对于乍一看没什么通项规律的递推数列,还要求很后的项的,可能是周期数列.我们从 a1 一项一项往后算,对于 k 阶递推数列,若递推式与 n 无关,则只要有相邻的 k 项与先前相邻 k 项相同,就说明出现循环.此时不必再往后算,运用周期解答即可.
递推公式分段的数列也可能是周期数列.如
an=⎩⎨⎧2an,2an−1,0≤an<2121≤an<1
且 a1=76.该数列是一个周期为 3 的数列.
已知 anan+1an+2=an+an+1+an+2,a1=1,a2=2,求 a660.
首先可以发现,递推式具有 轮换对称性.即如果 an=x,an+1=y,an+2=z 满足递推式,则 an=y,an+1=z,an+2=x 满足递推式,an=z,an+1=x,an+2=y 也满足递推式.
因此令 a3=k,则 an=1,an+1=2,an+2=k 满足递推式,根据轮换对称性,an=2,an+1=k,an+2=1 一定也满足递推式,那么 a4=1 就一定是一个解.
更进一步,a3=k,a4=1,根据轮换对称性又可知 a5=2……这样轮换下去,可以得到 1,2,k,1,2,k,1,2,k,… 一定是一个符合递推式的数列,那么它是唯一一个吗?
此时就得回到原式了,注意到递推式变形得
(anan+1−1)an+2=an+an+1a1a2−1=0,因此 a3=a1a2−1a1+a2=3.
而 a3a4−1=0,因此 a4 的解唯一,根据轮换对称性知其为 1;
a4a5−1=0,因此 a5 的解唯一,根据轮换对称性知其为 2……
注意到前面判断不等于 0 的式子也在轮换,因为 1×2=0,2×3=0,3×1=0,因此后面的 anan+1−1 始终不为零,使得 an+2 有唯一解.
因此 {an} 存在且唯一:1,2,3,1,2,3,1,2,3,…,第 660 项为 3.
k 阶递推式具有轮换对称性,一般意味着数列存在长度为 k 的周期.
对一个数列 {an},其可以生成两个数列:
S:Sn=i=1∑nai=Sn−1+an
称 {Sn} 为 {an} 的 前 n 项和.后面称之为 前缀和.
D:Dn={a1,an−an−1,n=1n≥2
称 {Dn} 为 {an} 的 差分.
结论:前缀和 与 差分 为一对逆运算.即下面两个子命题均成立:
已知
Sn=i=1∑nDi则
Dn={S1,Sn−Sn−1,n=1n≥2
已知
Dn={S1,Sn−Sn−1,n=1n≥2则
Sn=i=1∑nDi
已知数列 {an} 的前 n 项和为 {Sn},且 log2(Sn+1)=n+1(n∈N∗),求 an.
本题是一道给 {Sn} 求 {an} 的题目.因为前缀和与差分是一对逆运算,我们对 {Sn} 求差分即为 {an}.
条件变形得 Sn=2n+1−1.
当 n=1 时,a1=S1=3.
当 n≥2 时,an=Sn−Sn−1=2n.
因此
an={3,2nn=1n≥2这里要注意一下两种情况能不能合并,能合并的时候不合并会扣分.本题中两种情况不能合并(21=3),因此答案就是分段的.
已知 {an} 的前缀和 {Sn},还可以求 {an} 的 区间和,即 ∑i=lrai.我们有
i=l∑rai=Sr−Sl−1,l=1
例题就不放了,有印象即可.
已知各项为负数的数列 {an} 的前 n 项和为 Sn,且 2Sn=an−an2,求数列 {an} 的通项公式.
提示:后面的页面会详尽地讲解这类题型的做题策略,下面的解答只要求 看懂即可.
n=1 时,2a1=a1−a12,解得 a1=−1 或 a1=0(舍,{an} 各项均为负数).
n≥2 时,考虑到
2Sn2Sn−1=an−an2=an−1−an−12两式相减得
2an=an−an2−an−1+an−12即
an+an2+an−1−an−12=0左侧可以因式分解.
(an+an−1)(an−an−1+1)=0由于 {an} 各项为负数,an+an−1=0,因此 an−an−1+1=0,即 an−an−1=−1.
因此 {an} 是一个首项为 −1,公差为 −1 的等差数列,an=−n,n∈N∗.
技巧:结构相似的式子相减得到的式子,一般通过因式分解处理.
原理:an−bn 一定含有因式 a−b(n∈N∗),an+bn 一定含有因式 a+b(n∈N∗ 且 n 为奇数),而结构相似的式子相减往往会出现大量 an±bn,因此结果往往能因式分解.
已知数列 {an} 满足 a1=1,an+1−an=n,n∈N∗,求数列 {an} 的通项公式.
原题相当于给定了 {an} 的差分 {Dn},让我们求数列 {an}.只需对数列 {Dn} 做前缀和即可得到数列 {an}.
由题可知,
Dn={1,n−1,n=1n≥2需要注意一下差分数组的定义是 Dn=an−an−1,因此条件的 n→n−1 后等号右侧才是 Dn.
对 {Dn} 做前缀和可得
an=⎩⎨⎧1,1+1+2+⋯+n−1=2n2−n+2,n=1n≥2这里分开算一下的目的是,n=1 时后面那个 1+2+⋯+n−1 的 数列为空,数列为空的情形习惯上分类讨论一下,因为各种求和公式理论上都是在数列存在时推导的.
然而事实上,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(后面学习)在代入项数 =0 时计算出来的和均为 0,是符合期望的,因此两种情况往往可以合并,即
an=2n2−n+2
下面写一下标准过程的写法.
当 n=1 时,a1=1.
当 n≥2 时,
an=a1+(a2−a1)+(a3−a2)+⋯+(an−an−1)=1+1+2+⋯+n−1=2n2−n+2计算得两种情况可合并,因此 an=2n2−n+2.
出题人可能会对 an−an−1=f(n) 这个式子做一些变形,如 2an−1+f(n)=2an,记得识别这些变形后的条件也相当于给出了差分数列.
对于所有项均不为 0 的数列 {an},其可以生成两个数列:
T:Tn=i=1∏nai=Tn−1⋅an
称 {Tn} 为 {an} 的 前 n 项积.后面称之为 前缀积.
R:Rn=⎩⎨⎧a1,an−1an,n=1n≥2
称 {Rn} 为 {an} 的「比分」.
结论:前缀积 与「比分」为一对逆运算.
前缀积、「比分」与前缀和、差分的关系是非常类似的,可以说只改了一个符号.因此前缀积、「比分」相关的题型不再过多赘述.
(单选题)已知等差数列 {an} 的前缀和 {Sn} 有 S9=72,则 a2+a4+a9 的值为:
特殊值,令 {an} 为 an=8 的常数列,满足条件.此时 a2+a4+a9=24,选 C.
数列中的一种特殊值法就是设成 常数列.由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都包含常数列,这种特殊值在 等差、等比 相关问题的 条件较少 的题目中可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.
当然,上面这个题存在常规方法,后面讲完等差数列再回看后就会发现它是基础题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