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两个距离公式

公式内容

点到直线的距离

对于点 P(x0,y0)P(x_0, y_0) 和直线 llAx+By+C=0Ax + By + C = 0,下探究 PPll 的距离.

ll 上任意一点 Q(x1,y1)Q(x_1, y_1),则 PPll 的距离等于 PQ=(x1x0,y1y0)\overrightarrow{PQ} = (x_1 - x_0, y_1 - y_0)ll 的法向量方向 (A,B)(A, B)投影绝对值,即

(x1x0,y1y0)(A,B)(A,B)\df{\lv (x_1 - x_0, y_1 - y_0) \cdot (A, B)\rv}{\lv (A, B)\rv}

分母 (A,B)=A2+B2\lv (A, B) \rv = \sqrt{A^2 + B^2},对分子进行推导:

(x1x0,y1y0)(A,B)=A(x1x0)+B(y1y0)=Ax1+By1+CAx0By0C\lv (x_1 - x_0, y_1 - y_0) \cdot (A, B)\rv = \lv A(x_1 - x_0) + B(y_1 - y_0)\rv = \lv \red{Ax_1 + By_1 + C} - Ax_0 - By_0 - C\rv

因为 Q(x1,y1)Q(x_1, y_1)Ax+By+C=0Ax + By + C = 0 上,标红的式子为 00,因此分子最终可简化为

Ax0+By0+C\lv Ax_0 + By_0 + C \rv

因此,点 P(x0,y0){P(x_0, y_0)} 到直线 llAx+By+C=0{Ax + By + C = 0} 的距离为 Ax0+By0+CA2+B2{\df{\lv Ax_0 + By_0 + C\rv}{\sqrt{A^2 + B^2}}}.该结论可以直接使用.

上面直线 ll 采用一般式是因为它是唯一能涵盖所有直线的情况,并且一般式推出的距离公式形式比较优美.遇到用其它形式表示的直线时,将直线方程变形为一般式形式再套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即可.如下:

例题 1.1

(2,1)(-2, 1)y=13x5y = \df 1 3 x - 5 的距离.

例题 1.1 解答

直线方程等价于 x3y15=0x - 3y - 15 = 0.距离 d=1×(2)3×11512+(3)2=210d = \df{|1 \times(-2) - 3 \times 1 - 15|}{\sqrt{1^2 + (-3)^2}} = 2\sqrt{10}

当然,足够特殊的直线,如水平横线和竖直线,点到直线距离都只是两个坐标的差,就没必要套用上面的公式了.

平行线间距离

对于两条平行线 l1l_1Ax+By+C1=0Ax + By + C_1= 0l2l_2Ax+By+C2=0Ax + By + C_2 = 0,这里 C1C2C_1 \ne C_2,探究它们的距离.

可以在 l1l_1 上任取一点 P(x0,y0)P(x_0, y_0),则 PPl2l_2 的距离就是两直线间距离:

Ax0+By0+C2A2+B2=Ax0+By0+C1+C2C1A2+B2=C1C2A2+B2\df{\lv Ax_0 + By_0 + C_2\rv}{\sqrt{A^2 + B^2}} = \df{\lv \red{Ax_0 + By_0 + C_1} + C_2 - C_1\rv}{\sqrt{A^2 + B^2}} = \df{\lv C_1 - C_2\rv}{\sqrt{A^2 + B^2}}

标红的式子为 00 是因为 P(x0,y0)P(x_0, y_0)Ax+By+C1=0Ax + By + C_1 = 0 上.

因此,两条平行线 l1{l_1}Ax+By+C1=0{Ax + By + C_1= 0}l2{l_2}Ax+By+C2=0{Ax + By + C_2 = 0} 之间的距离为 C1C2A2+B2{\df{\lv C_1 - C_2\rv}{\sqrt{A^2 + B^2}}}.该结论可以直接使用.

对于 xxyy 系数不等,但对应成比例的直线,显然它们也平行,将系数统一后代入求解公式即可.下面是一个例子:

例题 1.2

3x+4y9=03x + 4y - 9 = 06x+8y+3=06x + 8y +3 = 0 的距离.

例题 1.2 解答

统一系数为 6x+8y18=06x + 8y - 18 = 06x+8y+3=06x + 8y + 3 = 0

距离 d=31862+82=2110d = \df{|-3 - 18|}{\sqrt{6^2 + 8^2}} = \df{21}{10}

直线综合大题

至此,所有教材上出现过的,有关直线和点几何条件的刻画方式已经全部讲解完毕.但在实际做题时,还会见到许多有关直线和点的陌生的几何条件,此时我们就要设法将它们等价为我们熟悉的,会刻画的几何条件,从而解决问题.

如「PPQQ 关于直线 ll 对称」就是一个陌生的几何条件,但我们可以等价为「PQlPQ \perp l」和「PQPQ 的中点在 ll 上」两个几何条件,这两个条件我们都是会刻画的.

本章将会总结一些非常经典的几何条件(如上面提到的对称),并给出这些几何条件通常最简单的刻画方法.这类问题比较常见,请读者熟练掌握.

有时可以考虑几何

例题 2.1

一直线 ll 过点 P(1,2)P(1, 2),且与 M(2,3)M(2, 3)N(4,5)N(4, -5) 的距离相等,求 ll 的方程.

例题 2.1 代数法解答

ll 为已知过一点 + 其它信息形式,列成斜率为参数的点斜式.勿忘分类讨论.)

ll 斜率不存在时,llx=1x = 1,不符要求,舍去.

ll 斜率存在时,设 ll 方程为 y2=k(x1)y - 2 = k(x - 1).为方便计算距离,变形为一般式形式 kxyk+2=0kx - y - k + 2 = 0

llMM 距离为 2k3k+2k2+1=k1k2+1\df{|2k - 3 - k + 2|}{\sqrt{k^2 +1}} = \df{|k - 1|}{\sqrt{k^2 +1}}llNN 距离为 4k+5k+2k2+1=3k+7k2+1\df{|4k + 5 - k + 2|}{\sqrt{k^2 + 1}} = \df{|3k + 7|}{\sqrt{k^2 +1}}

两距离相等,即 k1k2+1=3k+7k2+1\df{|k - 1|}{\sqrt{k^2 +1}} = \df{|3k + 7|}{\sqrt{k^2 +1}},解得 k=4k = -4k=32k = -\df 3 2

因此,直线 ll 的方程为 4x+y6=04x + y - 6 = 03x+2y7=03x + 2y - 7 = 0

例题 2.1 几何法解答

llMMNN 的距离相等,只有两种情况:lMNl \parallel MN,或者 ll 经过 MNMN 中点.

第一种情况可以知道 ll 过一点(已知条件的 (1,2)(1, 2))和斜率(与 MNMN 平行),点斜式直接求得 4x+y6=04x + y - 6 = 0

第二种情况可以知道 ll 过两点(已知条件的 (1,2)(1, 2)MNMN 中点),先算斜率再点斜式直接求得 3x+2y7=03x + 2y - 7 = 0

可以看到,几何法的计算量明显少于代数,效率更高.但是几何法的两种情况容易漏掉其中一种导致丢解,因此代数法相对更稳定.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.

点到直线的垂足

点到直线的垂足 标准做法

求点 P(x0,y0)P(x_0, y_0) 到直线 llAx+By+C=0Ax + By + C = 0 的垂足 HH 的坐标.

最简单的做法是:计算出 ll 的斜率,从而计算出垂线 PHPH 的斜率.

根据垂线 PHPH 的斜率和点 PP 的坐标列点斜式,为直线 PHPH 的方程.与 ll 的方程联立即得到 HH 的坐标.

例题 2.2

若点 P(1,3)P(1, 3) 到直线 lly=3x4y = -3x - 4 的垂足为 HH,求 HH 的坐标.

例题 2.2 解答

ll 的斜率为 3-3,则 PHPH 的斜率为 13\df 1 3,直线 PHPH 方程为 y3=13(x1)y - 3 = \df 1 3 (x - 1)

y=3x4y = -3x - 4 联立解得 {x=2y=2\begin{cases}x = -2 \\ y = 2\end{cases}HH 的坐标为 (2,2)(-2, 2)

点到直线的垂足 选填速算技巧

求点 P(x0,y0)P(x_0, y_0) 到直线 llAx+By+C=0Ax + By + C = 0 的垂足 HH 的坐标.

有结论:HH 的坐标就是 PP 的坐标 减去 向量 t(A,B)t(A, B),其中 t=Ax0+By0+CA2+B2t = \df{Ax_0 + By_0 +C}{A^2 + B^2}

注意到 tt 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很像,但有两个差别:一是分子不再有绝对值;二是分母不再有根号.

点到直线的垂足 速算技巧证明

考虑 OH=OP+PH\overrightarrow{OH} = \overrightarrow{OP} + \overrightarrow{PH}.所求的 HH 的坐标实际就是 OH\overrightarrow{OH}OP\overrightarrow{OP} 也即已知 PP 的坐标.我们只需求出 PH\overrightarrow{PH}

因为 PHlPH \perp l,所以 PH\overrightarrow{PH}ll 的一个法向量,且模长应等于 PPll 距离,即 Ax0+By0+CA2+B2\df{|Ax_0 + By_0 + C|}{\sqrt{A^2 + B^2}}

我们取 ll 的法向量 (A,B)(A, B),它的模长为 A2+B2\sqrt{A^2 + B^2}.记 t=Ax0+By0+CA2+B2t = \df{Ax_0 + By_0 +C}{A^2 + B^2},则 t(A,B)t(A, B) 的模长与 PPll 的距离相同.于是,t(A,B)t(A, B) 就是一个与所求向量 PH\overrightarrow{PH} 平行且大小相等的向量,因此 t(A,B)t(A, B) 要么是 PH\overrightarrow{PH} 要么是 HP\overrightarrow{HP},现确定 t(A,B)t(A, B) 的方向.

H(x1,y1)H(x_1, y_1),我们有:

t(A,B)HP=t[(A,B)HP]=t[(A,B)(x0x1,y0y1)]=t[A(x0x1)+B(y0y1)]=t(Ax0+By0+CAx1By1C)=t(Ax0+By0+C)=Ax0+By0+CA2+B2×(Ax0+By0+C)=(Ax0+By0+C)2A2+B2>0\begin{aligned} t(A, B) \cdot \overrightarrow{HP} &= t[(A, B) \cdot \overrightarrow{HP}] \\ & = t[(A, B) \cdot (x_0 - x_1, y_0 - y_1)] \\ & = t[A(x_0 - x_1) + B(y_0 - y_1)] \\ & = t(Ax_0 + By_0 + C - Ax_1 - By_1 - C) \\ & = t(Ax_0 + By_0 + C) \\ & = \df{Ax_0+By_0+C}{A^2 + B^2} \times (Ax_0 + By_0 + C)\\ & = \df{(Ax_0+By_0+C)^2}{A^2 + B^2} > 0 \end{aligned}

这证明了 t(A,B)t(A, B)HP\overrightarrow{HP} 是同向的,说明 t(A,B)=HPt(A, B) = \overrightarrow{HP}.我们构造它的相反向量 t(A,B)-t(A, B),就是 PH\overrightarrow{PH} 了.

因此 QQ 的坐标就是 PP 的坐标加上 t(A,B)-t(A, B),即减去 t(A,B)t(A, B)

例题 2.2

若点 P(1,3)P(1, 3) 到直线 lly=3x4y = -3x - 4 的垂足为 HH,求 HH 的坐标.

例题 2.2 解答(技巧)

ll 的方程变形为 3x+y+4=03x + y + 4 = 0,根据 P(1,3)P(1, 3),算出 tt 值为 3×1+3+432+12=1\df{3 \times 1 + 3 + 4}{3^2 + 1^2} = 1

于是垂足坐标为 (1,3)t(3,1)=(2,2)(1, 3) - t(3, 1) = (-2, 2)

点到直线的垂足 特殊情况 1

求点 P(x0,y0)P(x_0, y_0)ll 的垂足 HH 的坐标,其中 ll 为水平线或竖直线

P(x0,y0)P(x_0, y_0) 到直线 x=x1x = x_1 的垂足为 (x1,y0)(x_1, y_0);到直线 y=y1y = y_1 对称的点为 (x0,y1)(x_0, y_1)

结论可以直接使用.

点到直线的垂足 特殊情况 2 选填速算技巧

求点 P(xP,yP)P(x_P, y_P)llAx+By+C=0Ax + By + C = 0 的垂足坐标,其中 ll 的斜率为 ±1{\pm 1},即 A=B{|A| = |B|}

参见 点关于直线对称 特殊情况 2 选填速算技巧,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快速的计算出 PP 的对称点 PP'.然后,我们算出 PPPP' 的中点,就是所求垂足的坐标.

点关于点对称

接下来几节考虑讨论刻画对称.

P(x,y)P(x, y) 与点 QQ 关于 A(x0,y0)A(x_0, y_0) 对称,求 QQ 的坐标.

已知等价于 AAPQPQ 的中点.因此,我们有 Q=(2x0x,2y0y)Q = (2x_0 - x, 2y_0 - y)

直线关于点对称

直线关于点对称 标准做法

l1l_1Ax+By+C=0Ax + By + C = 0 关于点 P(x0,y0)P(x_0, y_0) 对称的直线 l2l_2 的解析式.

计算量最小的标准做法是:将已知等价于下面两个条件:

  • l2l1l_2 \parallel l_1(使用平行直线系列出 l2l_2 的含参方程).
  • l1l_1 上取一点 QQ,将 QQ 沿 PP 对称为 QQ' 后,QQ'l2l_2 上(进一步求出参数).
例题 2.4

2x+3y+16=02x + 3y + 16 = 0 关于点 P(0,1)P(0, 1) 对称的直线方程.

例题 2.4 解答

对称的直线和原直线平行,设对称的直线为 2x+3y+m=02x + 3y + m = 0

考虑原直线上任意一点 (8,0)(-8, 0),关于点 P(0,1)P(0, 1) 对称后的点为 (8,2)(8, 2)(8,2)(8, 2)2x+3y+m=02x + 3y + m = 0 上,解得 m=22m = -22

因此对称后的直线方程为 2x+3y22=02x + 3y - 22 = 0

直线关于点对称 选填速算技巧

l1l_1Ax+By+C=0Ax + By + C = 0 关于点 P(x0,y0)P(x_0, y_0) 对称的直线 l2l_2 的解析式.下面是一个技巧做法.

第一步:根据平行直线系列出 l2l_2 的方程:Ax+By+m=0Ax + By + m = 0

第二步:将 l1l_1l2l_2 两个方程相加,得到 Ax+By+C+Ax+By+m=0Ax + By + C + Ax + By + m = 0

第三步:可以证明 PP 的坐标满足上面那个方程,即 Ax0+By0+C+Ax0+By0+m=0Ax_0 + By_0 + C + Ax_0 + By_0 + m = 0 成立,可解出 mm

直线关于点对称速算技巧证明

只需证明 PP 的坐标满足方程 Ax+By+C+Ax+By+m=0Ax + By + C +Ax + By + m = 0

l1l_1l2l_2 关于 PP 对称,还等价于 l1l2l_1 \parallel l_2PPl1l_1 的距离等于 PPl2l_2 的距离.即

Ax0+By0+CA2+B2=Ax0+By0+mA2+B2\df{|Ax_0 + By_0 + C|}{\sqrt{A^2 + B^2}} = \df{|Ax_0 + By_0 + m|}{\sqrt{A^2 + B^2}}

于是

Ax0+By0+C=Ax0+By0+m|Ax_0 + By_0 + C| = |Ax_0 + By_0 + m|

因为 mCm \ne C,所以左右两个绝对值内部的值不能相等,只能互为相反数,相加为 00,证毕.

例题 2.4

2x+3y+16=02x + 3y + 16 = 0 关于点 P(0,1)P(0, 1) 对称的直线方程.

例题 2.4 解答(技巧)

列方程:2×0+3×1+16+2×0+3×1+m=02 \times 0 + 3 \times 1 + 16 + 2 \times 0 + 3 \times 1 + m = 0,直接解出 m=22m = -22

所以直线方程为 2x+3y22=02x + 3y - 22 = 0

这个技巧做法不能在大题中直接使用,想用还需要证明一遍,效率反而不如标准做法.不过选填中这个技巧还是快于标准做法的.

点关于直线对称

点关于直线对称 标准做法

求点 P(x0,y0)P(x_0, y_0) 关于 llAx+By+C=0Ax + By + C = 0 对称的点 QQ 的坐标.

计算量最小的标准做法是:将对称条件等价为下面两个条件:

  • PQlPQ \perp l
  • PQPQ 的中点在 ll 上.

QQ 的坐标为 (xQ,yQ)(x_Q, y_Q),上面两个条件分别转成两个方程,可以解出 xQx_QyQy_Q

例题 2.5.1

若点 P(1,3)P(1, 3)QQ 关于直线 y=3x4y = -3x - 4 对称,求 QQ 的坐标.

例题 2.5.1 解答

QQ 的坐标为 (xQ,yQ)(x_Q, y_Q).对称等价于:

  • PQlPQ \perp l.即 PQPQ 的斜率存在且为 3-3 的负倒数 13\df{1}3.根据斜率公式有 yQ3xQ1=13\df{y_Q - 3}{x_Q - 1} = \df 1 3
  • PQPQ 的中点在 ll 上.即 (1+xQ2,3+yQ2)(\df{1 + x_Q}2, \df{3 + y_Q}2)ll 上,即 3+yQ2=3×1+xQ24\df{3 +y_Q}2 = -3 \times \df{1+x_Q}2 - 4

联立两个方程解得 {xQ=5yQ=1\begin{cases}x_Q = -5 \\ y_Q = 1\end{cases},即 Q(5,1)Q(-5, 1)

点关于直线对称 选填速算技巧

求点 P(x0,y0)P(x_0, y_0) 关于 llAx+By+C=0Ax + By + C = 0 对称的点 QQ 的坐标.

有结论:QQ 的坐标就是 PP 的坐标减去向量 2t(A,B)2t(A, B),其中 t=Ax0+By0+CA2+B2t = \df{Ax_0 + By_0 +C}{A^2 + B^2}.这个 tt点到直线的垂足中的 tt 是同一个.

相信聪明的读者已经看出这个结论的道理了:Pt(A,B)P - t(A, B) 得到垂足 HH,而 HHPQPQ 的中点,自然而然地,PP 减去 22 倍的 t(A,B)t(A, B) 就得到对称点坐标了.

例题 2.5.1

若点 P(1,3)P(1, 3)QQ 关于直线 y=3x4y = -3x - 4 对称,求 QQ 的坐标.

例题 2.5.1 解答(技巧)

将直线变形为一般式方程 3x+y+4=03x + y + 4 = 0.可算出 t=3×1+3+432+12=1t = \df{3 \times 1 + 3 + 4}{3^2 + 1^2} = 1

于是 Q=P2t(3,1)Q = P - 2t(3, 1),即 (5,1)(-5, 1)

点关于直线对称 特殊情况 1

求点 P(x0,y0)P(x_0, y_0) 关于 ll 对称的点 QQ 的坐标,其中 ll 为水平线或竖直线

P(x0,y0)P(x_0, y_0) 关于直线 x=x1x = x_1 对称的点为 Q(2x1x0,y0)Q(2x_1 - x_0, y_0).原因是可以转化为关于点 (x1,y0)(x_1, y_0) 对称.

P(x0,y0)P(x_0, y_0) 关于直线 y=y1y = y_1 对称的点为 Q(x0,2y1y0)Q(x_0, 2y_1 - y_0).原因是可以转化为关于点 (x0,y1)(x_0, y_1) 对称.

结论可以直接使用.

点关于直线对称 特殊情况 2 选填速算技巧

求点 P(xP,yP)P(x_P, y_P) 关于 llAx+By+C=0Ax + By + C = 0 对称的点 QQ 的坐标,其中 ll 的斜率为 ±1{\pm 1},即 A=B{|A| = |B|}

在这种条件下有一个结论:设 Q(xQ,yQ)Q(x_Q, y_Q),则 (xP,yQ)(x_P, y_Q)(yP,xQ)(y_P, x_Q) 都满足 ll 的方程.

结论证明

PQPQ 为对角线作一个正方形

因为 PQlPQ \perp lll 的斜率为 ±1\pm 1,因此 PQPQ 的斜率为 1\mp 1.这样以来,作出的正方形是一个与坐标轴平行,横平竖直的正方形,因此正方形除了 PQPQ 的另外两个顶点坐标分别为 (xP,yQ)(x_P, y_Q)(yP,xQ)(y_P, x_Q)

同时,这个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为 PQPQ,另外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恰好为 ll.因此 (xP,yQ)(x_P, y_Q)(yP,xQ)(y_P, x_Q)ll 上,证毕.

所以我们可以将 xPx_P 的值代入 ll 的方程,求出的 yy 值就是 yQy_Q;再将 yPy_P 的值代入 ll 的方程,求出的 xx 值就是 xQx_Q.该结论同样不能在大题中直接使用.

例题 2.5.2

(2,3)(-2, 3) 关于直线 yx+1=0y - x + 1 = 0 的对称点.

例题 2.5.2 解答

x=2x = -2 代入方程,得到 y=3y = -3,为对称点的纵坐标.

y=3y = 3 代入方程,得到 x=4x = 4,为对称点的横坐标.

因此对称点坐标为 (4,3)(4, -3)

这个特例下还有两个更特殊的例子:关于 y=xy = xy=xy = -x 对称.

  • (x0,y0)(x_0, y_0) 关于 y=xy = x 的对称点为 (y0,x0)(y_0, x_0)
  • (x0,y0)(x_0, y_0) 关于 y=xy = -x 的对称点为 (y0,x0)(-y_0, -x_0)

直线关于直线对称

直线关于直线对称 情况 1:目标直线和对称轴平行

l1l_1Ax+By+C1=0Ax + By + C_1 = 0 关于 l2l_2Ax+By+C2=0Ax + By + C_2 = 0 对称的直线 l3l_3 的方程,保证 C1C2C_1 \ne C_2.上面的方程已经保证了 l1l2l_1 \parallel l_2

给定的对称关系可以等价为:l3l_3l1\red{l_1} 平行,且 l3l_3l2l_2 的距离等于 l1l_1l2l_2 的距离.

注意:不能等价为与 l2l_2 平行,因为必须排除 l3l_3l1l_1 重合的可能

l3l_3 方程为 Ax+By+C3=0Ax + By + C_3 = 0C3C1C_3 \ne C_1).我们有:

C3C2A2+B2=C1C2A2+B2\df{|C_3 - C_2|}{\sqrt{A^2 +B^2}} = \df{|C_1 - C_2|}{\sqrt{A^2 +B^2}}

C3C2=C1C2|C_3 - C_2| = |C_1 - C_2|

因为 C3C1C_3 \ne C_1,绝对值内部的值无法相等,只能相反,即

C3C2=C2C1C_3 - C_2 = C_2 - C_1

C3=2C2C1C_3 = 2C_2 - C_1

例题 2.6.1

求直线 l1l_12x+3y1=02x + 3y - 1 = 0 关于直线 l2l_24x+6y+4=04x + 6y + 4 = 0 对称的直线 l3l_3 的方程.

例题 2.6.1 解答

l2l_2 方程变形为 2x+3y+2=02x + 3y + 2 = 0,与 l1l_1xxyy 系数统一.设 l3l_3 方程为 2x+3y+m=02x + 3y + m = 0m1m \ne -1).

l3l_3l2l_2 的距离等于 l1l_1l2l_2 的距离,即 m222+32=322+32\df{|m - 2|}{\sqrt{2^2 + 3^2}} = \df{3}{\sqrt{2^2 + 3^2}},可得 m2=3|m - 2| = 3,即 m=5m = 51-1 舍去).

综上 l3l_3 的方程为 2x+3y+5=02x + 3y + 5 = 0

上面的解答按照标准过程的规范书写.在选填中,我们直接按照 2×2(1)=52 \times 2 - (-1) = 5 算出 mm,就能直接写出 l3l_3 的方程为 2x+3y+5=02x + 3y + 5= 0

直线关于直线对称 情况 2:目标直线和对称轴相交 标准做法

l1l_1Ax+By+C=0Ax + By + C = 0 关于 l2l_2Dx+Ey+F=0Dx + Ey + F = 0 的对称直线 l3l_3 的方程.这里保证 l1l2l_1 \nparallel l_2

计算量最小的标准做法如下:

考虑到 l1l_1l2l_2 的交点必在 l3l_3 上,求出 l1l_1l2l_2 的交点,它在 l3l_3 上.

然后我们再求出 l1l_1 上任意一个不同于 l1l_1l2l_2 交点的点,求它关于 l2l_2 的对称点,它也在 l3l_3 上.

确定 l3l_3 上的两个点后我们就能确定它的方程了.

例题 2.6.2

求直线 l1l_1x+y1=0x + y - 1 = 0 关于直线 l2l_23xy3=03x - y - 3 = 0 对称的直线 l3l_3 的方程.

例题 2.6.2

易求得 l1l_1l2l_2 的交点为 (1,0)(1, 0),该点也在 l3l_3 上.

考虑 l1l_1 上任意一个不同于 (1,0)(1, 0) 的点 (0,1)(0, 1),求出它关于 l2l_2 的对称点(求解过程省略),为 (125,15)(\df{12}5, \df 1 5)

l3l_3(1,0)(1, 0)(125,15)(\df{12}5, \df 1 5),计算得斜率为 17\df{1}7,则 l2l_2 的方程为 y=17(x1)y = \df{1}7(x - 1),即 x7y1=0x - 7y - 1 = 0

直线关于直线对称 选填速算技巧

l1l_1ax+by+c=0ax + by + c = 0 关于 l2l_2Ax+By+C=0Ax + By + C = 0 的对称直线 l3l_3 的方程.这里保证 l1l2l_1 \nparallel l_2

任意曲线关于直线对称后的方程

设任意曲线 Γ\Gamma 的方程为 F(x,y)=0F(x, y) = 0,则其关于 Ax+By+C=0Ax + By + C = 0 对称的曲线 Γ\Gamma' 方程为

F(x2tA,y2tB)=0F(x - 2tA, y - 2tB) = 0

其中 t=Ax+By+CA2+B2t = \df{Ax + By + C}{A^2 + B^2}

原因:点 P(x0,y0)P(x_0, y_0)Γ\Gamma' 上,等价于其关于 Ax+By+C=0Ax + By + C = 0 的对称点 (x02tA,y02tB)(x_0 - 2tA, y_0 - 2tB)Γ\Gamma 上.

现在考虑 Γ\Gamma 为直线 ax+by+c=0ax + by + c = 0 的情形,我们有其对称后的直线为 a(x2tA)+b(y2tB)+c=0a(x - 2tA) + b(y - 2tB) + c = 0.整理方程:

a(x2tA)+b(y2tB)+c=0ax2Aat+by2Bbt+c=0ax+by+c=(2Aa+2Bb)tax+by+c=(2Aa+2Bb)×Ax+By+CA2+B2ax+by+cAx+By+C=2Aa+2BbA2+B2\begin{aligned} a(x - 2tA) + b(y - 2tB) + c &= 0\\ ax - 2Aat + by - 2Bbt + c &= 0 \\ ax + by + c &= (2Aa + 2Bb)t \\ ax + by + c &= (2Aa + 2Bb) \times \df{Ax + By + C}{A^2 + B^2}\\ \df{ax + by + c}{Ax +By + C} &= \df{2Aa + 2Bb}{A^2 + B^2} \end{aligned}

因此,遇到 ax+by+c=0ax + by + c = 0Ax+By+C=0Ax +By + C = 0 对称,可以直接写下结果直线的方程

ax+by+cAx+By+C=2Aa+2BbA2+B2\df{ax + by + c}{Ax +By + C} = \df{2Aa + 2Bb}{A^2 + B^2}

然后化简即可.

注意区分:小写字母 aabbcc 代表被对称的直线上的系数;大写 AABBCC 代表对称轴上的系数.

辅助记忆技巧

等号左侧:

ax+by+cAx+By+C\df {ax + by + c}{Ax + By + C}

分数线 视作平面镜,一般来说光线在平面镜的上方,所以平面镜上方刻画的是 光线(即 被对称的线)的信息,平面镜下方刻画的是 平面镜(即 对称轴)的信息.

等号右侧:

2Aa+2BbA2+B2\df{2Aa + 2Bb}{A^2 + B^2}

可以视作光线经过反射了,平面镜下方仍然只与平面镜的信息有关(A2+B2A^2 + B^2),平面镜上方为反射光线的信息,均匀混合了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信息,变为 2Aa+2Bb2Aa + 2Bb

注意上面的技巧只是辅助记忆,没有任何实际意义.

例题 2.6.2

求直线 l1l_1x+y1=0x + y - 1 = 0 关于直线 l2l_23xy3=03x - y - 3 = 0 对称的直线 l3l_3 的方程.

例题 2.6.2 解答(技巧)

直接列出 l3l_3 的方程为 x+y13xy3=2×1×3+2×1×(1)32+(1)2=25\df{x + y - 1}{3x - y - 3} = \df{2 \times 1 \times 3 + 2 \times 1 \times (-1)}{3^2 + (-1)^2} = \df{2}5,化简得 x7y1=0x - 7y - 1 = 0

上面这个速算技巧并没有用到 l1l_1l2l_2 必须相交,但是 l1l2l_1 \parallel l_2 的情形计算对称直线本来就相当简单,采用这个速算反而更麻烦.所以我们在 l1l2l_1 \nparallel l_2 的选填中才考虑使用此技巧.

光线反射问题

考虑这样一个模型:

已知从点 AA 发出一条激光,经过一条直线 ll 的反射,反射光线在点 BB 处被吸收.

现求解入射点 CC 的坐标,以及光线从 AABB 走过的路径长度.

最简单的操作步骤是:

  • AA 沿 ll 对称到 AA'
  • 连接 ABA'B
  • ABA'Bll 的交点即入射点 CC,光线走过的路程即 AB\lv A'B \rv

不难根据平面几何知识证明这么做的正确性,限于篇幅这里不给出证明.

例题 2.7.1

一光线从点 A(3,5)A(-3, 5) 出发射到直线 3x4y+4=03x - 4y + 4 = 0 上,反射后经点 B(2,15)B(2, 15),求光线从 AA 点反射到 BB 点经过的路程.

例题 2.7.1 解答

例题 2.7.1 图

(3,5)(-3, 5) 关于 3x4y+4=03x - 4y + 4 = 0 对称,用速算技巧,算出 t=3×(3)4×5+432+(4)2=1t = \df{3 \times (-3) - 4 \times 5 +4}{3^2 + (-4)^2} = -1AA' 坐标为 (3,5)2t(3,4)=(3,3)(-3, 5) - 2t(3, -4) = (3, -3).随后不难算出 AB=513|A'B| = 5\sqrt{13},即为答案.

例题 2.7.2

已知 A(3,0)A(3, 0)B(0,3)B(0, 3),从 P(1,0)P(1, 0) 射出的光线经直线 ABAB 和直线 OBOB 先后两次反射后回到点 PP,求光线经过的路程.

例题 2.7.2 图

例题 2.7.2 解答

作出 PP 关于 ABAB 的对称点 P1P_1 和关于 BOBO 的对称点 P2P_2P1P2|P_1P_2| 即为答案.

这里两个对称都是特殊情形(一个坐标轴,一个斜率 ±1\pm 1),所以对称点坐标都很好求.因此过程不再赘述,P1(3,2)P_1(3, 2)P2(1,0)P_2(-1, 0),答案为 252\sqrt 5

例题 2.7.3

一束光从 P(1,2)P(1, 2) 出发,经 xx 轴反射后,射到线段 y=x+b, x[3,5]y = -x + b,\ x \in [3, 5] 上的点 MM

  • (1)若 b=8b = 8,求反射光线斜率的取值范围.
  • (2)若 b6b \ge 6,设光走过的路径长度的最小值为 S(b)S(b),求 S(b)S(b) 的解析式.
例题 2.7.3 解答

光从 P(1,2)P(1, 2)xx 轴反射射到线段上,可以看作光从 P(1,2)P'(1, -2) 穿过 xx 轴射向线段.

(1)

等价于过 (1,2)(1, -2) 的直线过线段 y=x+8, x[3,5]y = -x + 8, \ x \in [3, 5]

裸的过定点直线交于线段求斜率范围问题,过程不再赘述,答案为 [54,72][\df 5 4, \df 7 2]

(2)

我们先解决一个子问题:

例题 2.7.3 子问题

已知一点 PP 和一线段 ABAB,求 PP 和线段 ABAB 上某一点的距离最小值.

例题 2.7.3 子问题解答

PHABPH \perp AB,显然,如果 HH 在线段 ABAB 上,则 PH|PH| 就是所求最小值.

如果 HH 落在线段 ABAB 外,则 PHPH 取不到:

  • 如果 HH 落在 AA 的远离线段 ABAB 方向的一侧,则距离最小值取在 PA|PA|
  • 如果 HH 落在 BB 的远离线段 ABAB 方向的一侧,则距离最小值取在 PB|PB|

A(3,b3)A(3, b - 3)B(5,b5)B(5, b - 5),现在所求就是 PP' 到线段 ABAB 上某一点的距离最小值.

PP' 到直线 ABAB 作垂,ABAB 斜率 ±1\pm1,垂足可以速算.P(1,2)P'(1, -2) 关于 y=bxy = b - x 的对称点为 P(b+2,b1)P''(b + 2, b - 1),垂足 HHPPP'P'' 的中点 (b+32,b32)(\df{b + 3}2, \df{b - 3}2)

  • b[6,7]b \in [6, 7] 时,b+32[3,5]\df{b + 3}2 \in [3, 5]HH 在线段 ABAB 上.距离最小值为 PH=2(b+1)2P'H = \df{\sqrt 2(b + 1)}2
  • b(7,+)b \in (7, +\infty) 时,b+32(5,+)\df{b + 3}2 \in (5, +\infty)HHBB 的偏离线段 ABAB 的一侧,则距离最小值为 PB=b26b+25P'B = \sqrt{b^2 - 6b + 25}

综上,最短路程 S(b)={2(b+1)2b[6,7]b26b+25b(7,+)S(b) = \begin{cases}\df{\sqrt 2(b + 1)}2 & b \in [6, 7] \\[1em] \sqrt{b^2 - 6b + 25} & b \in (7, +\infty)\end{cases}

三角形高线所在直线

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 PQR\triangle PQRQRQR 边上的高线所在直线,等价于一条同时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直线:

  • 该直线与直线 QRQR 垂直
  • PP 在该直线上

这就是刻画三角形高线所在直线的方法.

例题 2.8

已知 ABC\triangle ABC 中,ACACABAB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分别为 2x3y+1=02x - 3y + 1 = 0x+y=0x + y = 0,顶点 A(1,2)A(1, 2),求 BCBC 所在直线的方程.

解决三角形问题,第一步是画图辅助理解.请读者不要画坐标系 1:1 还原,为了足够的效率,直接随手画一个三角形,并合理地表示对应的高线、中线和角平分线,就已经足够做题了.下面是一个推荐的画图示例:

例题 2.8 画图例

题目中的一条高线所在直线可以等价为该直线的两条信息,共可给出四条信息:

  • ACAC 的法向量和 ACAC 边的高线所在直线的法向量垂直,即 ACAC 法向量为 (3,2)(3, 2)
  • BBACAC 边的高线所在直线上.
  • ABAB 的法向量和 ABAB 边的高线所在直线的法向量垂直,即 ABAB 法向量为 (1,1)(1, -1)
  • CCABAB 边的高线所在直线上.
例题 2.8 解答

ACAC2x3y+1=02x - 3y + 1 = 0 垂直,则其所在直线法向量为 (3,2)(3, 2),不妨设

AC ⁣:3x+2y+C=0AC \colon 3x + 2y + C = 0

其过点 AA,可知 3×1+2×2+C=03 \times 1 + 2 \times 2 + C = 0,解得 C=7C = -7,即 ACAC 所在直线方程为 3x+2y7=03x + 2y - 7 = 0

同理,可知 ABAB 所在直线方程为 xy+1=0x - y + 1 = 0

联立 xy+1=0x - y + 1 = 02x3y+1=02x - 3y + 1 = 0 可知 B(2,1)B(-2, -1)

联立 3x+2y7=03x + 2y - 7 = 0x+y=0x + y = 0 可知 C(7,7)C(7, -7)

已知两点,可知 BCBC 解析式为 2x+3y+7=02x + 3y + 7 = 0

三角形中线所在直线

刻画中线所在直线的方法:中线 同时经过顶点和对边中点

例题 2.9

已知 ABC\triangle ABC 中,ACACABAB 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分别为 3x2y+2=03x - 2y + 2 = 03x+5y12=03x + 5y - 12 = 0,顶点 A(4,2)A(-4, 2),求 BCBC 所在直线的方程.

画出示意图,还是一样,不用画出坐标系,随便画三角形足够分析.

2.9 例题图

例题 2.9 解答

B(xB,yB)B(x_B, y_B)C(xC,yC)C(x_C, y_C)

ACAC 中线经过点 BBACAC 的中点:

{3xB2yB+2=03(xC42)2(yC+22)+2=0\begin{cases}3x_B - 2y_B + 2 = 0 \\[1em] 3(\df{x_C - 4}2) - 2(\df{y_C + 2}2) + 2 = 0\end{cases}

ABAB 中线经过点 CCABAB 的中点:

{3xC+5yC12=03(xB42)+5(yB+22)12=0\begin{cases}3x_C + 5y_C - 12 = 0 \\[1em] 3(\df{x_B - 4}2) + 5(\df{y_B + 2}2) - 12 = 0\end{cases}

四个未知数,四个方程,可解(而且可以拆成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).

解得 B(2,4)B(2, 4)C(4,0)C(4, 0),可得出 BCBC 的方程为 2x+y8=02x + y - 8 = 0

角平分线所在直线

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与高线、中线不太一样:它只与三角形的两条边有关,而与第三条边无关.角平分线所在直线只是两个边的角平分线而已,不必局限于三角形的讨论范围.所以这里直接讨论更一般的角平分线处理策略.

对于 BAC\angle BAC,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 ll 等价于这样一条直线:ABABACAC 关于该直线对称.

根据对称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刻画条件为:直线 ABAB 上一个不是点 AA 的点,关于 ll 对称后在直线 ACAC

用「对称」刻画这个条件,是比通过 夹角公式暴力地表述出两个夹角相等 要简单的.

例题 2.10

已知 A(3,1)A(3, 1)B(1,2)B(-1, 2),若 ACB\angle ACB 的平分线在直线 y=x+1y = x + 1 上,求直线 ACAC 的方程.

例题 2.10 解答

ACB\angle ACB 的平分线在直线 y=x+1y = x + 1 上,等价于 BB 关于 y=x+1y = x + 1 的对称点 BB' 在直线 ACAC 上.对称直线还是斜率为 ±1\pm 1 的特殊直线,所以 BB' 坐标可以用技巧计算.我们有 B(1,0)B'(1, 0)

观察到所求的直线 ACAC 方程其实就是直线 ABAB' 的方程,两点坐标已知,方程可解.答案为 x2y1=0x - 2y - 1 = 0

面积

知道任意三角形的三个点坐标,就可以知道:

  • 三角形的 三边长(两点距离公式).
  • 三角形的 三边直线方程(两点确定直线).
  • 三角形的 三高(点到直线距离公式).

直接选取一组底和高计算面积即可.从此远离割补法.

另外,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底乘高:

  • 底使用两点距离公式计算.
  • 高可以使用 平行线间距离公式 计算.
例题 2.11.1

已知直线 l1l_1 过定点 M(6,4)M(6, 4),且与直线 l2l_2y=4xy = 4x 交于第一象限的点 AA,与 xx 轴正半轴交于点 BB,求使得 OAB\triangle OABOO 为坐标原点)面积最小时的直线 l1l_1 的方程.

例题 2.11.1 解答

l1l_1 不存在斜率时,l1l_1x=6x = 6A(6,24)A(6, 24)B(6,0)B(6, 0)OAB\triangle OAB 面积为 7272

l1l_1 斜率为 kk 时,由于 l1l_1y=4xy = 4x 相交且与 xx 轴相交,有 k0k \ne 0k4k \ne 4

此时 l1l_1y4=k(x6)y - 4 = k(x - 6),可解得 A(46k4k,1624k4k)A(\df{4 - 6k}{4 - k}, \df{16 - 24k}{4 - k})B(6k4k,0)B(\df{6k - 4}{k}, 0)

AA 位于第一象限,BB 位于正半轴,则 46k4k>0\df{4 - 6k}{4 - k} > 06k4k>0\df{6k - 4}k > 0,解得 k<0k < 0k>4k > 4

面积可表示为函数 126k4k1624k4k\df 1 2 \cdot \df{6k - 4}{k} \cdot \df{16 - 24k}{4 - k},化简得

S(k)=72k296k+32k24k,k(,0)(4,+)S(k) = \df{72k^2 - 96k + 32}{k^2 - 4k}, \quad k \in (-\infty, 0) \cup (4, +\infty)

现在要求这个 二次比二次型函数 的最小值,这一部分是 函数 那一章的基础内容.

分离常数得 72+321k24k6k+172 + 32 \cdot \df{1}{\fr{k^2 - 4k}{6k + 1}},分析分母 f(k)=k24k6k+1f(k) = \df{k^2 - 4k}{6k + 1}

  • 如果 f(k)f(k) 能取到负数S(k)S(k) 最小值在 f(k)f(k) 取到 负数中的最大值 时取到.
  • 如果 f(k)f(k) 取不到负数S(k)S(k) 最小值在 f(k)f(k) 取到 最大值 时取到.

t=6k+1t = 6k + 1,则 t(,1)(25,+)t \in (-\infty, 1) \cup (25, +\infty).于是

f(k)=k24k6k+1=t226t+2536t=136(t+25t26)f(k) = \df{k^2 - 4k}{6k + 1} = \df{t^2 - 26t + 25}{36t} = \df{1}{36}(t + \df{25}t - 26)

对勾函数的性质给出

t+25t(,10)(26,+)t + \df {25} t \in (-\infty, -10) \cup (26, +\infty)

不难看出 f(k)f(k) 可取负数,且能取到的负数最大值为 136(1026)=1\df 1 {36}(-10 - 26) = -1,此时 t=5t = -5k=1k = -1

因此面积取到最小值时,l1l_1 斜率为 1-1.根据点斜式有 y4=(x6)y - 4 = -(x - 6),整理得 x+y=10=0x + y = 10 = 0

下面提供一个计算量小于上面做法的另一种做法.

例题 2.11.1 解答 2

我们可以换种方式对所有条件作如下等价变换:AA 是一个自由在 l2l_2 第一象限上移动的动点,BB 是一个在 xx 轴正半轴的动点.始终有 AAMMBB 始终三点共线.求面积最小值.

A(a,4a)A(a, 4a),其中 a>0a > 0B(b,0)B(b, 0),其中 b>0b > 0.则 AAMMBB 三点共线.可以刻画为直线 MAMA 和直线 MBMB 的方向相同.一般选择采用斜率刻画(斜率相等或同时不存在).

当直线 MAMA 和直线 MBMB 斜率均不存在,即 l1l_1x=6x = 6 时,显然面积 S=72S = 72

当它们斜率存在且相同时,kMA=kMBk_{MA} = k_{MB},即 4a4a6=46b\df{4a - 4}{a - 6} = \df{4}{6 - b}.不难解出 b=5aa1b = \df{5a}{a - 1}

b>0b > 0,所以有 5aa1>0\df{5a}{a - 1} > 0,综合 a>0a > 0,有 a>1a > 1

面积 S=125aa14a=10a2a1=10(a1+1a1+2)40S = \df 1 2 \cdot \df{5a}{a - 1} \cdot 4a = \df{10a^2}{a - 1} = 10(a - 1 + \df1{a - 1} + 2) \ge 40,当且仅当 a1=1a1a - 1 = \df{1}{a - 1} 时等号成立,此时 a=2a = 2A(2,8)A(2, 8)(注意这里基本不等式用到了 a1>0a - 1 > 0 这一条件).

A(2,8)A(2, 8)M(6,4)M(6, 4),不难解得 l1l_1 方程为 x+y10=0x + y - 10 = 0

为什么解法 2 比解法 1 的计算量明显少了很多?下面列举两个原因.

原因一:

三角形的面积是 AA 的纵坐标与 BB 的横坐标的积的一半.想要计算面积的最小值,AA 的纵坐标和 BB 的横坐标形式应比较简单.

  • 解法 1 采用的思路是:设出 l1l_1 的斜率 kk,用 kk 表达两个点的坐标
  • 解法 2 采用的思路是:直接用参数表达一个坐标,再用共线条件表达另一个坐标

不难发现,后者得到的坐标形式明显简单许多——因为后者有一个坐标已经是单纯的字母 aa 了,前者中两个坐标都是含 kk 的一次分式,乘一下就变二次比二次了.

原因二:

考虑题目给出的两个制约条件:AAy=kxy = kx第一象限BBxx 轴的 正半轴

  • 解法 1 对这两个条件的制约是对 两个含 kk 的一次分式的范围制约
  • 解法 2 对这两个条件的制约直接被表达为简单的 a>0a > 05aa1>0\df{5a}{a - 1} > 0

可以发现后者更为简单.

无论是原因一——所求内容的表达复杂度,以及原因二——制约条件的表达复杂度,后者的复杂度都更低.因此,做题时,可注意题目中的条件是否能等价为另一种形式,从而让计算复杂度更低.

例题 2.11.2

四边形 OABCOABC 的四个顶点坐标分别为 O(0,0)O(0, 0)A(6,2)A(6, 2)B(4,6)B(4, 6)C(2,6)C(2, 6),直线 y=kxy = kx13<k<3\df 1 3 < k < 3)把四边形 OABCOABC 分成两部分,设 S(k)S(k) 表示靠近 xx 轴部分的面积,求 S(k)S(k) 的解析式.

本题比较裸,只提供答案,供读者参考.

例题 2.11.2 解答
S(k)={42k14k+2,k(13,32)2618k,k[32,3)S(k) = \begin{cases} \df{42k - 14}{k + 2}, & k \in (\df 1 3, \df 3 2 ) \\[1em] 26 - \df{18}k, & k \in [\df 3 2, 3 ) \end{cases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