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列中的不等式
不等式恒成立 / 存在解求参
不等式恒成立 / 存在解求参问题有两个方向:
- 解含参不等式.
- 参变分离.
数列中尽可能贴近后者,一般参变分离都更好做(得益于数列下标 ,两边除以 时不必分类讨论).
已知数列 ,若 对任意 恒成立,求 取值范围.
即
参变分离得
前者最小值(记得是 的最小值)为 的 ,因此 .
已知数列 ,, 的前缀和为 ,若 对任意 恒成立,求 的取值范围.
就是个裂项求和,速通一下:
到这里不要再继续算了,算到这里容易看出左侧是递增且渐近 的,因此 .
已知 ,, 前缀积为 .若对任意 ,不等式
恒成立,求正数 的范围.
参变分离得
令其恒成立,需求不等式右侧的最小值.将不等式右侧看作一个新数列 ,我们要分析的就是 的最小值.
先试一下能不能直接分析增减性.
当 从 增大时,分子和分母均递增,从这个角度看不出增减性.
再尝试展开 与 ,结果是这样的:
分子若干分数连乘,但分子全是偶数,分母全是奇数,没有一个能消的,增减性仍然完全看不出.
那不妨试一下定义法求增减性.这里显然作商法优于作差法:
根据和相同差小积大,可以看出这个式子 ,结合 恒正,可得 递增.
因此最小值在 取到, 的范围为 .
放缩法证明不等 式
放缩法证明不等式用以解决这种题目:给定一个已知通项的数列 ,要求证明 .
这类问题的特征是 的通项 很难求,比如 的前缀和通项是什么,数学家到现在还不知道.正因为不知道通项,题目不可能让你证明 ,只能证明 .
先来看一道题认识放缩法:
已知数列 ,求证:.
对任意 ,有
因此
证毕.
可以看到,虽然我们无法求出 ,但是我们找到了一个数列 满 足以下条件:
- 的 前缀和可求,设其为 .
- ,即 每一项都超过 对应的项.这一步保证了 .
- 小于等于待证目标(待证目标即条件 的省略号部分).
这样以来就可以证明出 ,从而证明 .
这就是「放缩法」的「放」,将每一项放大成一个新数列,再证明新数列前缀和小于待证目标,于是原数列更小于待证目标. 对称地就是考虑「缩」.
放缩法的关键就是找到这个 .下面我们会总结如何找到这个 .
前缀和小于式子
即条件形如 .
这类题目很大的可能性,要找的 的前缀和就是 .因此对 作 差分 得到 后,再尝试进行放缩法证明即可.
已知 , 的前缀和为 ,求证:.
对 差分可得 :.
尝试一下是否有 :.成功!
因此
证毕.
最后一步 本来应该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解,但我们知道 的前缀和就是 ,这里在卷子上只需「象征性地」套一下公式,最终结果直接抄 即可.
最后的最后,这类题目通常有 ,因为 意味着差分出来的 不分段,形式好.因此 也是一个使用这种方法的重要提示.
已知正项数列 满足 ,,求证:.
本题的第一反应是将 的通项做出来,但是会发现不好做.这里需要一些发散思维:
讲解了 的处理策略,这里可以想办法把 转成另一个数列 的前缀和.
令 ,则 ,因此待证目标变成
注意到 ,两侧的 可以消去,变为
很明显不等号右侧的式子差分的结果就是 ,因此考虑证明
根据 ,且 为正项数列,,有
证毕.
同理考虑证明
即 ,证毕后左侧不等号自动成立.
这里由于 ,因此 递增,,证毕.
前缀和小于常数 - 构造等比数列
前缀和小于常数即条件形如 .问题还是找到合适的 .
构造等比数列是注意到一类等比数列的前缀和收敛:对于 正项等比数列,如果满足 ,则 收敛:
即这类等比数列满足 且渐近 ,非常适合用来当 .
已知 , 为 的前缀和,求证:.
考虑构造等比数列 .
观察条件,可以「感觉」出来合适的 (因为分母有一个 ,看到后面就知道这个感觉的道理了).
待比较目标是 ,我们可以考虑让 的前缀和 渐近 .只需令
可知合适的 .
因此构造的等比数列 ,验证一下它是否起到了「放大」的效果.
由于我们保证 ,因此这里只需令 .
要证 ,只需证 ,即 .
对任意 ,其显然成立,因此放缩成功.
注意到对任意 ,有 ,即 ,因此
可知
证毕.
已知 , 前缀和为 ,求证:.
考虑构造等比数列 .整理可得 , 应该取多少呢?
此时取 是比较合适的.来分析一下:
- 我们的目标应该为 .
- 如果 取得 太大, 会 太小,导致前几项上不满足 ,放缩失败;
- 如果 取得 太小,那么 可能 递减过快,使得 时 低于 ,此时有 无穷多项 不满足 的要求,放缩失败.比如这里取 ,那么当 很大时, 的分母为 量级,而 的分母为 量级,前者会远超后者,导致 低于 (事实上 时 就恒有 了).
由于这里分母上最大的幂是 ,所以 的分母 必须小于等于 .只要超过 一点,在 足够大的时候,上面的第二种情况就会发生.因此,必须有 .
在 保证第二种情况不会发生 的前提下, 是 越小越好 的(可以让 尽可能大).
所以,最合 适的取法是 .
根据 ,可得 ,即 .
要证 ,只需证 .
这个不等式可以打开括号朴素等价变换证明,但这里介绍一种新的策略:
对于四个恒正式 ,,,,要证 ,可考虑证 ,.这是一种 强化问题 的处理策略,证得后者,前者自动成立,当然强化问题不一定成立,所以这种方法仅对部分不等式证明可能有优 化效果.
证 ,即证 ,而:
对任意 均成立,因此不等式得证.
注意到对任意 ,有 .
因此对任意 ,有 ,即 .
可知
证毕.
最后来一道 不从第一项开始放缩 的例子.
已知 ,求证:.
,根据 ,可知 .
而 ,,放缩失败了,怎么办?
答案是可以尝试从后面的项开始放缩.比如从 开始放缩,证明 即可(注意右边也要扣去 ).
重新计算一下 , 可得 ,而 .首项成功了,胜利在望:一般来说首项成功了放缩就一定成功了.
还是要证明一下是否成功,毕竟标准过程还得写证明.
构造出来的 ,我们要证明 对任意 的整数恒成立(注意 对应 ).
即 在 时恒成立.
将 写成 ,可得 ,即 ,显然成立.
注意到对任意 ,,有 ,即 ,因此
时,;
而 时,
最后打个补丁:判断 的时候,如果分子上也有幂也要看(常数则不用).比如 , 取 最合适.
前缀和小于常数 - 构造裂项
由于等比数列的递减速度太大,对于 的通项没有出现谁的 次方(即 作为指数的指数函数)形式的式子,其前缀和很难用等比放缩.我们还要学习另一种常见放缩方式:构造裂项.
构造裂项的原理是建立辅助数列 ,使 ,根据裂项求和的知识可得 的前缀和 .如果 并且 时 , 则 的前缀和可以无限趋近于 , 也可以成为一个非常适合放缩的中间数列.
一般来说,比较合适的构造是:
- 为 恒正递减数列.
- ,其中 是待比较常数.
- ,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