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求通项问题
已知数列 {an} 满足 a1=1,an=nan+ann,求 an.
乍一看 什么思路都没有,不妨算几个数.a1=1,a2=2,a3=3……因此可以猜测 an=n.
证明一个通项公式成立,一般采用数学归纳法.
证明 an=n 对任意正整数 n 都成立:
n=1 时 a1=1,成立.
对任意 k∈N∗,若 ak=k,则 ak+1=kak+akk=k+1.成立.
因此对所有 n 均有 an=n,an=n 为 {an} 的通项公式,证毕.
如果题目给出的式子中,数列每一项在式子中出现的结构相同,可以考虑将这个结构本身 设成新数列.
不局限于求通项,做各种数列问题时,这个思想都是 非常常用,非常重要的,请读者 务必对算术结构相同敏感.
已知 a1=2,2an−2an−1=1,求 an.
设 bn=2an,则 bn−bn−1=1,{bn} 为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.
a1=2 可知 b1=2,因此 bn=n+1.
an=2bn2,即 an=2n2+2n+1.
已知数列 {an} 满足 a1+3a2+5a3+⋯+(2n−1)an=4n,求 an.
设 bn=(2n−1)an,则题目相当于给出 {bn} 的前缀和 Sn=4n.
差分可得 bn=4.因此 an=2n−14.
已知正项数列 {an} 满足 2an2=an−12+an+12 对任意 n∈N∗,n≥2 成立,a1=1,a2=2,求 a34 的值.
令 bn=an2,则有 2bn=bn−1+bn+1,因此 {bn} 是等差数列.
而 b1=a12=1,b2=a22=4,可知 bn=3n−2.
由于 {an} 为正项数列,因此 a34=b34=100=10.
如果题目给出的 {an} 的递推公式 形如 或 可以变形为:
an−an−1=f(n)
则相当于给出了 {an} 的 差分 {Dn} 从 第二项起 的通项:
Dn=an−an−1=f(n),n≥2
D1=a1 一般 单独给出,此时如果 {Dn} 可以求前缀和(等差数列、等比数列、等差乘等比数列、裂项……),对 {Dn} 做前缀和即可得到 {an} 的通项,这个方法称作 累加法.
同理,如果 {an} 递推公式形如或可变形为
an−1an=f(n)
则相当于给出 {an} 的「比分」{Rn} 从第二项起的通项,R1=a1 单独给出.如果 {Rn} 可以求前缀积(等比数列、可约分多项的(见例题 3.2)),对 {Rn} 做前缀积可得 {an} 的通项,称作 累乘法.
累加法 与 累乘法 的写题过程较为固定,以累加法为例,一般写成
an=a1+(a2−a1)+(a3−a2)+⋯+(an−an−1)
a1 特别计算(一般题目给出),后面的括号按照条件代入,做求和即可.
已知数列 {an} 满足 a1=2 且 an+1=an+n+1,求 an.
条件变形得 an+1−an=n+1.
当 n≥2 时,
an=a1+(a2−a1)+(a3−a2)+⋯+(an−an−1)=2+2+3+⋯+n=2+2n2+n−2=2n2+n+2当 n=1 时,a1=2 符合上式.
因此 an=2n2+n+2.
还记得这里为什么特别讨论 n=1 吗?其实是在基础讲过的内容,这里回顾一下:
这里分开算一下的目的是,n=1 时后面那个 2+⋯+n 的 数列为空,数列为空的情形习惯上分类讨论一下,因为各种求和公式理论上都是在数列存在时推导的.
然而事实上,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在代入项数 =0 时计算出来的和均为 0,是符合期望的,因此两种情况往往可以合并.
刚才又讲了个 裂项求和,题目也可以把数列的差分设计为可以裂项求和的分式.裂项和代入项数 =0 结果也一般为 0,所以两种情况也一般可合并.
写过程时需要讨论首项,但 讨论结果一般都能合并 是 累加法 / 累乘法 的一个重要特点.
已知数列 {an} 满足 a1=1,(n+2)an=nan−1,求 an.
容易看出 {an} 不包含零,因此条件变形
an−1an=n+2n当 n≥2 时,
an=a1⋅(a1a2)⋅(a2a3)⋯(an−1an)=42×53×⋯×n+2n=4×5×⋯×(n+2)2×3×⋯×n=n2+3n+26n=1 时 a1=1,符合上式.
因此 an=n2+3n+26.
最后再次注意 算术结构相同 思想的广泛性:如这种式子
an1−an−11=n+1
应立刻注意到设 bn=an1,则 bn 差分可知,通项可求,进而 an 通项也可求.
构造常数列 是一种 替代累加法 / 累乘法 的思路,以 累加法 为例:
对于
an+1−an=f(n)
将 f(n) 视作数列 求前缀和,令其为 g(n),则有
an+1−an=g(n)−g(n−1),n≥2
由于 f 通常 不分段,因此 g(0)=0,有
an+1−an=g(n)−g(n−1),n∈N∗
移项
an+1−g(n)=an−g(n−1)
可以发现 {an−g(n−1)} 是一个 常数列,其通项 an−g(n−1)=a1−g(0)=a1,因此 an=a1+g(n−1).
如果是 an−an−1=f(n),也可以转为 an−f(n)=an−1−f(n−1).
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做法 规避了分类讨论,小细节是这里的 g 不要写成数列,而要写成函数,否则 g0 就无定义了,又要分类讨论.
已知数列 {an} 满足 a1=2 且 an+1=an+n+1,求 an.
令 f(n)=21n2+23n,条件变形得
an+1−an=n+1=(21n2+23n)−[21(n−1)2+23(n−1)]=f(n)−f(n−1)因此有
an+1−f(n)=an−f(n−1)即 {an−f(n−1)} 是一个常数列,an−f(n−1)=a1−f(0)=2.
因此 an=2+f(n−1)=2n2+n+2.
同理,对于
anan+1=f(n)
也可以计算 f 的前缀积 g,转为
anan+1=g(n−1)g(n)
从而转成
g(n)an+1=g(n−1)an
证得 {g(n)an} 是常数列.
不难看出,构造常数列可以 完全替代 累加法 / 累乘法,读者自行选用一种喜欢的方法将它用熟练即可.
以
an−1an=n−1n
为例,求 {an} 的通项.
f(n)=n−1n 在 n=1 时无意义,使用构造常数列法要找到 f 的前缀积,而 f(1) 无意义,似乎前缀积也是无意义的.
此时就要改一下,设 g(n)=f(2)⋅f(3)⋯f(n),即 从第二项起的前缀积,这里可以计算一下:
g(n)=12×23×⋯×n−1n=n
这里由于 f 从第二项起不分段,一定有 g(1)=1,这里确实吻合.
因此在 n≥2 时,仍然有
an−1an=g(n−1)g(n)=n−1n
整理即得 {nan} 为常数列.
从 an−an−1=f(n) 和 an−1an=f(n),最精华的一步是将 f 分别转为 g(n)−g(n−1) 和 g(n−1)g(n),令 g 是 f 的前缀和 / 前缀积是一种 万能方法,但如果 g 经过观察很容易凑出来,就不必非得用万能方法了.
比如已知
an−an−1=n+11−n1
求 an.这里 f(n) 都自动表示成 g(n+1)−g(n) 的形式了,因此直接移项
an−n+11=an−1−n1
就能构造常数列了.换句话说,如果 an−an−1